南理工专接本3月1日-3月2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江苏赛区暨江苏省第十九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曹玉梅,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生涯发展教育处处长杨洪涛,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叶青,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王云慧,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武进区人社局负责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路贵斌、党委副书记廖文和出席颁奖仪式。仪式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缪榕楠主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时期举办此次大赛恰逢其时,对强化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义重大。他介绍了学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及成效,表示学校持续深化“三紧盯三强化”就业工作体系,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把职业规划不断转化为追求梦想、奋进青春的前行动力。学校将以承办此次赛事为契机,持续打造生涯教育大课堂,搭建人才对接大平台,开拓服务就业大市场,让每名学子都能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叶青介绍了常州市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表示武进区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经济发展与质量提升方面成绩斐然,表达了武进区尊重人才、服务人才、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武进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他希望借此大赛凝聚多方的关注与合力,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武进的大发展大建设中来,怀揣梦想实现人生抱负,让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实现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王云慧介绍了大赛情况,指出从筹备到落幕,大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各方的心血。她谈到去年江苏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金奖总数全国第一,这既带来鼓舞与肯定,也成为今年第二届大赛的压力与动力。为此,省教育厅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新增提交校赛视频要求,保障比赛科学公平;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广泛动员高校,举办赛前培训班,参赛人数与入围决赛选手大幅增加;三是注重实际成效,将大赛与职业指导、招聘会等结合,举办多场就业创业指导公益巡讲等同期活动。她鼓励参赛选手在国赛中再创佳绩,也希望同学们参与实践、指导教师提升业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杨洪涛向获奖选手和高校表示祝贺,他指出国家日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及生涯教育工作。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吸引了万千学子踊跃参与,发展态势蓬勃。江苏省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已举办十九年,起步早、经验足,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成绩优异,金奖获奖数居全国之首,这既得益于江苏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也源于各高校对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持续深耕。他强调,希望通过大赛让同学们做到“四有”,即“有动机”“有方向”“有行动”“有收获”,鼓励同学们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曹玉梅指出,举办此次大赛是落实党中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展示青年风貌、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教育厅长期推动赛事常态化建设,将其打造为引领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精准对接社会需求的品牌活动,促进生涯教育与就业服务深度整合。她强调要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理念,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校要深化就业育人,推进生涯教育与思政、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二是青年学子需树立正确职业观,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三是就业指导队伍要创新生涯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江苏经验”
本次大赛分为职教组和高教组,设置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全省共有163所高校(含72所本科高校和91所高职院校)的704487名选手报名参赛,经省级复赛评审共有246名选手晋级决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82名选手获金奖,162名选手获银奖,239名选手获铜奖,82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刘宏哲、江苏省高校招就中心副主任陈登峰为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职教组优秀指导教师代表颁奖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丁同玉、江苏省高校招就中心党总支书记黄炜为成长赛道高教组、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组和高教研究生组的优秀指导教师代表颁
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李永乐、常州市武进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正浩为成长赛道职教组、就业赛道职教组的金奖获奖选手代表颁奖
廖文和、王云慧为成长赛道高教组的金奖获奖选手代表颁奖
曹玉梅、杨洪涛为就业赛道高教本科组和高教研究生组的金奖获奖选手代表颁奖
开场节目《舞龙》、舞蹈《使命》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高校,一方面全力做好赛事的组织安排和服务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参赛选手表现优异,斩获5金2银的好成绩,金奖获奖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大赛期间还组织了就业创业指导公益巡讲,特邀职业规划专家孙鹏程以《人工智能时代理工科大学生如何占领职业生涯高地》为题解析行业趋势与个人竞争力提升策略。同时,举办了精品专场校园招聘会,汇聚优质企业资源,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参会的6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000余个岗位,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学子的求职愿望,助力学子实现精准就业。